币安加密货币交易平台

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
Not 币会不会归零?多维度解析其存续风险

 

在加密货币市场的潮起潮落中,Not 币作为一款小众代币,其价格波动与存续前景始终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。“Not 币会不会归零” 这一问题,需要从市场流动性、项目基本面、行业竞争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。

从市场表现来看,Not 币的流动性危机是其面临的首要风险。截至 2025 年 8 月,Not 币在主流交易所的日均交易量不足 10 万美元,部分小型平台甚至出现连续多日零交易的情况。这种低流动性状态使得价格极易被操控,某笔价值 1 万美元的卖单就可能导致其价格暴跌 50% 以上。历史数据显示,超过 80% 的低流动性加密货币在上线后 3 年内逐步归零,而 Not 币目前的流通市值已跌破 500 万美元,正滑向这一风险区间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其持币地址中,前 10 名持有者控制着 90% 的流通量,一旦出现集中抛售,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
项目基本面的薄弱加剧了归零风险。Not 币自 2023 年上线以来,始终未能明确核心应用场景。其白皮书中标榜的 “去中心化社交协议” 至今仍停留在概念阶段,未推出任何可落地的产品。开发团队的信息透明度极低,官网仅显示 3 名匿名成员的头像,且近 6 个月未更新技术进展报告。这种 “无团队、无产品、无进展” 的 “三无状态”,与 Sophon 币等有明确技术路线的项目形成鲜明对比,难以维系市场信任。2025 年第二季度,Not 币的 GitHub 代码提交次数为零,进一步印证了项目开发停滞的现状。

行业竞争与监管压力也在压缩 Not 币的生存空间。在去中心化社交赛道,已有 Status、Mask Network 等成熟项目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且均具备完善的生态与用户基础。Not 币既没有技术创新优势,也缺乏差异化定位,难以吸引用户迁移。同时,全球加密货币监管趋严,像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这类政策的出台,虽不直接针对 Not 币,但抬高了整个行业的合规成本。Not 币因未完成 KYC(身份验证)流程,已被 3 家合规交易所下架,进一步丧失了流通渠道。

不过,Not 币短期内归零的可能性尚未完全锁定。其社区仍有数千名活跃用户,通过 Telegram 群组维持着一定热度,偶尔的 “炒作行情” 能让价格短暂反弹。此外,其底层链依托以太坊网络,只要以太坊生态存续,Not 币的代币合约便不会消失,理论上存在 “僵尸存续” 的可能。但这种缺乏实际价值支撑的存续,与 “归零” 在投资意义上已无本质区别。

综合来看,Not 币的归零风险处于较高水平,其低流动性、停滞的开发进度与激烈的行业竞争,共同构成了致命威胁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清醒认识到:加密货币的价值最终源于实际应用与市场共识,而 Not 币在这两方面均未展现出可持续性。若项目团队未能在 6 个月内推出实质性进展,其归零概率将超过 90%。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加密市场中,对待此类高风险代币,保持谨慎观望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。

08-04 新闻中心

我们的价值观
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